2023年暑期爆火的研学游,为何遭遇“滑铁卢”?
2023-07-31 11:14:30 来源: 云掌财经迈点
从人气爆火到口碑暴跌,研学团只用了不到一个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暑期刚刚过半,各大社交平台已经掀起对“研学团”的讨伐。有博主曝光女儿小学办香港研学,5天费用5980元,同时要签署“孩子玩丢学校不需负责”的霸王条款;有学校一年研学4次,一天299元去农场拔草,被家长戏称“杀猪盘”,一则“清北学霸怒斥研学内幕”的新闻则提到,有清北研学团“货不对板”,不仅名校游变校门口打卡、住宿的房间为临时搭建,有的孩子甚至无法按时吃饭、被教官殴打。
与暑期初研学游的火热相比,此时的研学正面临社会舆论与产业发展的双重压力,究竟要何去何从值得行业深思。
1、600万人追捧研学游
顾名思义,研学是指研究和学习的过程,它通过各种实践性的、探索性的学习和考察活动,帮助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原国家旅游局于2016年12月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则明确定义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因此,从本质上说,研学旅行并不只是简单的旅游或者参观,而是一种以研究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方式。
事实上,中国的研学旅游发展并不算早。2016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结合。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中国旅行服务业发展报告》主编张扬曾分析称:“在2016年之前,很多机构已经对研学进行自下而上的探索,但2016年之后,研学旅行便为自上而下的制度性推动和建设,允许学生在学期中出游,将研学纳入必修课,给教育系统和产业都带来巨大的改变。”
事实也同样如此,自2016年之后,中国研学旅行遍地开花,除了有学校主导的研学旅行以外,各大旅行社也开始推出研学业务,并针对家长对孩子的不同需求开发出各类研学项目,如野外探险徒步、军营生活体验、探访名校校园、感悟中外文化等,其中去清华北大等名校参观成为研学最为热门的类目。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统计,2019年我国研学旅行增长至480万人次,2021年达491万人次,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
与丰富多样的研学旅行相对应的,则是高昂的研学费用。第一财经调研的数据显示,研学游大多是打着参观博物馆、校园、历史文化景点等旗号,5~6天的研学游价格很多都在5000元以上,即日均至少1000元。还有一些涉及到出境的研学游则报价均过万,比如今年暑期新加坡的研学游大多超过2万元,这个价格是普通新加坡旅游团的2~3倍左右。不少研学游的价格都比同类路线的普通团要贵至少50%以上。
面对如此高昂的售价,不少消费者认为研学游价格虚高,且存在“货不对板”等问题,这也为研学游的口碑暴跌埋下“祸根”。
2、研学旅行冰与火
今年暑假,全国各地被研学团攻占,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博物馆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232%,研学旅游产品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30倍,7月环比前两个月增长280%。同程旅行发布的《暑期旅游趋势报告》数据显示,亲子研学是暑期国内最热门的出游主题,2023年7月以来,同程旅行平台“研学”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203%,超过亲子游大盘涨幅。驴妈妈平台研学游产品预订数据已超过2019年同期。
火热的研学市场也吸引了各类企业入局,除了专业的研学机构,旅行社、咨询机构、幼儿教育机构等也纷纷加入进来,想要分得一杯羹。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前5个月,我国新增研学旅行相关企业322家,同比增加近80%。从市场规模来看,据教育部网站数据显示,到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超过千亿元。
可惜,千亿的市场规模并不能挽回研学旅行口碑急转直下的颓势。6月30日,清华大学发布了一条《暑期校园参观管理公告》,其中明确表示清华大学为教学科研单位,非旅游景点,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收取参观费用,同时强调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违规带人进校参观。业内人士告诉迈点:“过去的高校研学团是可以通过正规程序安排进校参观并展开一系列的研学活动的,今年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行业乱象频出,高校、博物馆等为了规避不规范研学造成的风险。”
迈点注意到,随着研学旅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行业规范的不清晰,这种不体验就无法感受的非标产品很容易成为滋生灰色的温床。一方面是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挂羊头卖狗肉”的伪研学产品,价格和质量不成正比,比如说是“清北研学团”,实际上只是去清北门口拍个照片;说是“跟着院士去旅行”,实际上只是去对外运营的中科院游学等;另一方面则是安全保障缺失,尽管2016年发布的《旅游行业标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规定了“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安全员”,但安全员水平如何、能否把安全教育和防控工作落实到位,关键要看机构的执行力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下不少研学旅行已经背离了“研学”的初衷,不仅“研”而不“游”、“游”而不“学“,还出现了活动设计粗制滥造,价格虚高,存在安全隐患等多种问题,不仅没能让孩子们从研学中收益,也没对得起家长们的投入与期待。
3、研学旅行走向何方?
作为“旅游+教育”跨界融合的产物,研学旅行的诞生有其特殊的教育意义,其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术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文化交流以及丰富个人经历。这是国家层面大力推动研学旅行的原因,同样也是不少家长积极参与研学活动的关键。但由于研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条较长,市场玩家众多且高度分散,导致监管难度较大,也因此更容易产生“投机者”。业内人士认为研学游想要健康长久的发展,需要政府、市场和研学品牌三方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在政策端,要加强监管和管理。政府部门应该根据研学旅行市场的变化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对研学游活动进行规范管理,要把好“准入关”,严格审核从业企业的相关资质;把好“内容关”,制定研学项目的定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把好“售后关”,为购买研学服务的家庭提供有力的消费者权益保障等。
目前已有部分省市政府及文旅单位推出相应的规范政策,如2021年2月份,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管理的通知》时就曾指出,不得以组织研学旅行为名开展变相旅游,确保学生“游有所研”“旅有所学”,避免“只旅不学”。2023年7月,《四川省旅游条例(修订)》审议通过,其中对热度很高的“研学游”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前,应当公开活动路线、课程内容、收费标准等,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同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中国国家博物馆研学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对申请国博研学资质做了更加详细的要求和规定。
在品牌端,提高研学游的质量。研学着重在“学”真正的研学课程从研发人员的业务能力到课程设计,再到指导老师、安全顾问等缺一不可,这也对从业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推动研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各类研学品牌持续创新,拿出高品质的研学产品。新东方研学导师分析认为,未来的研学品牌可以向规模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前者可以依托组织机构和组织能力为学生提供标准化的高品质产品,而后者则可以根据消费需求打造出更具特色和差异化的研学内容。
在市场端,促进研学游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研学游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其就不再是单纯的教育行为,而拥有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为了促进研学游的可持续发展,市场需要建立研学游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对研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同时需要加强研学游的科研和技术支持,提高研学游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研学游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权益。
4、结语
总体而言,研学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但由于研学游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它也需要更多的安全保障和管理措施。未来,我们需要加强研学游的监管和管理,提高研学游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研学游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研学游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读
- (2023-07-31)2023年暑期爆火的研学游,为何遭遇“滑铁卢”?
- (2023-07-31)青海青白玉手镯值钱吗
- (2023-07-31)智能制造持续赋能|谷器数据参加安徽多地中小微制造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广活动
- (2023-07-31)专项行动提升全省农村供水质量
- (2023-07-31)洛阳15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 (2023-07-31)暴雨中坍塌的房顶让人惴惴不安,快给渗漏的老楼做个安全鉴定
- (2023-07-31)对口相声的表演形式_对口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