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补丁”上开出的“花”
2023-05-23 15:20:47 来源: 陕西日报
冯山云布堆画作品《黄河》。
延川布堆画代表性传承人郭如林在进行布堆画创作。
【资料图】
手工艺人王彩萍以春耕为主题创作的布堆画。
刘洁琼(左二)与学员讨论布堆画的创作思路。
本报记者王姿颐文/图
当一轮红日跃出乾坤湾,当延水关的大枣红了一季又一季,当路遥的著作历经时光打磨留下深刻的文化印记……人们都无法避免地谈到一片土地,那就是延川。
创作灵活、意象生动的布堆画,就产生于此。作为布堆画的产生和发展之地,延川见证了布堆画由妇女手下的“补丁”演变为艺术并成为非遗、进入公众视野的历程。
延川布堆画是以棉布层层堆贴、拼接、缝合,并加上少许刺绣的一种艺术形式,发展至今,依然保留着较多的原生态艺术特质,散发出自成一派的朴拙魅力。近日,延川布堆画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吸引着记者再次踏入延川,探访这一民间艺术。
用黄河文化来表现黄河
说起延川布堆画,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冯山云。
冯山云是版画家、油画家,同时也是延川布堆画的挖掘者。他的多幅美术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布堆画作品《黄河》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因为《黄河》,冯山云曾被人誉为“东方毕加索”。
布堆画《黄河》以一条红橙黄色的生命之河贯穿整幅画面。
作品中,最上边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觉醒的东方雄狮眼睛炯炯有神,雄踞右下角。正中抬头挺胸、高举双手、呼天唤地的,是中华民族的保护神,象征母亲。紧靠母亲右边的是淳朴善良、勤劳理智的父亲。右下角,三口之家紧靠黄牛,代表累了、困了的人们。河中,三位船工搏击巨浪,河左上角,黄牛和人正在劳作,旁边,骆驼与人负重前行。从右向左奋飞的鸟,象征祖国发展蒸蒸日上。天空中,不同表现形式的太阳代表不同时代。深蓝的底色上锯齿形的线条呈现不规则运动,表现了在土地上时时有艰难险阻,时时需要人们拼搏奋斗。
“表现黄河不是凭一时一事的认识,而是靠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的认识、理解和感悟。想感知生活的真谛,就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劳动者。因为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艺术。”冯山云曾说,布堆画《黄河》是他创作理念的集中体现。
冯山云自小生长在黄河边,目之所及的事物都成为他后来的创作素材。他认为,人们对黄河的感受不同,表现的方法也不同,但都必须用黄河文化来表现黄河。
延川布堆画,正是体现黄河文化的一种代表性艺术。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延川布堆画,由妇女们给孩子衣服打补丁演变而来,是人们将美术和生活结合的一种产物,长期在民间流传,但不成体系。
20世纪80年代,身为县里文化干部的冯山云率先搜集、整理了民间广为流传的布堆画,并不断挖掘研究,在民间布堆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成了《黄河》等精美的艺术品。他的努力,让这朵生根民间、隐居野外的“奇葩”大放光彩。
为了延续布堆画的艺术生命,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的启发下,冯山云开始进行民间剪纸、布堆画创作的辅导工作,先后在永坪文化馆、延川文化馆和土岗乡小程村等地办剪纸、布堆画学习班32期,培养学员近100人。
如今,许多民间布堆画的优秀创作者,都曾是冯山云剪纸、布堆画学习班的学员。由于学员们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艺术培训和学习,所创作的布堆画依然保留着较多的原生态艺术特质,彰显最多的还是乡土和民间色彩。
“布堆画是剪纸的升华”
“延川布堆画比较原生态。它的造型、色彩、线条、布局,不会脱离传统的‘补丁上的艺术’。”延川布堆画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郭如林说。
5月2日,记者走进郭如林位于延安市宝塔区红街的工作室时,他正在进行布堆画《生肖狗》的创作。
临街的工作室兼具创作、展示功能,在这里能看到郭如林的一些布堆画代表作,如《山韵》《回娘家》等。郭如林曾获第四届、第五届国际剪纸艺术展金奖,代表作有《生命树》《信天游的大地》《龙的故乡是黄河》等。
郭如林介绍,延川布堆画与延川剪纸都是剪刀下的艺术,无论是在造型、题材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由于有着相同的生成发展背景和相同的创作群体,这两种艺术从古至今都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剪纸是布堆画的基础,布堆画是剪纸的升华。”作为一名在布堆画、剪纸领域均有成就的工艺美术大师,郭如林这样解释了布堆画与剪纸之间的关系。
他介绍,延川布堆画制作工艺的精髓体现在一个“堆”字——以各色布剪出图形,层层堆叠出图案,使其呈现立体感和浮雕效果,有的细节部位会堆叠十层之多。对于自己的布堆画代表作“十二生肖”系列,郭如林一直在不断修改动物造型以寻求新突破。以《生肖狗》为例,郭如林在今年初完成了最新一版《生肖狗》的创作,目前还在进行细节上的修改。
“作品中除了两只小狗的造型外,我还添加了元宝的图案和牡丹花造型,丰富作品元素。”郭如林说。
布堆画作品中的许多造型基础都来源于剪纸。但因为制作材料不同、剪刻镂花工艺难度不同,所以,布堆画虽在造型上与剪纸作品有些相似,但却没有剪纸作品那样精细、完整。可正因为这大刀阔斧的造型方式,使得延川布堆画拥有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目前,延川布堆画题材广泛,有各种民间故事传说、传统戏剧人物、民俗风情、花鸟禽兽等。若是婚嫁喜事用,布堆画创作还讲究使用“鱼戏莲花”“蛇盘兔”之类的图案,图个吉祥寓意。
“妈妈文化”的接力传承
在以前的传统社会分工中,家务活由妇女操持。妇女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家,家庭幸福的美好愿望成为她们生命的重要支撑。在陕北,家庭妇女将补丁进行图案化和艺术化处理,代表着她们最朴实的情感,是对家庭美满和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物化诠释。
由此成长起来的布堆画艺术,被非遗传承人刘洁琼看作是炕头上的“妈妈文化”。
刘洁琼的母亲高凤莲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多幅剪纸、布堆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母亲讲,陕北文化就是男人的镢头与山头的歌声、女人的剪子和炕头上的漫游。”刘洁琼说,自幼受母亲的影响,她凭着自身的艺术天赋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她的布堆画作品《大河之魂》《沃土灵花》等得到了广泛肯定。
“心里有花,手中出花,下剪生花。”在位于延川县城关小学的传习基地内,刘洁琼常和学员们聚在一起,交流布堆画创作的心得。“我们常给学员讲的不是具体创作技巧,而是生活、是做人。我们告诉学员,心里怎么想,手下就怎么剪。”刘洁琼说,每个妇女心中的花是不一样的,剪出的故事也不一样,这正是延川布堆画的魅力所在。
与刘洁琼的理解相似,冯山云曾经的学员王彩萍说,布堆画的创作灵感全部来自自己的生活。她从生活中获取灵感所创作的作品《射日》《人头像》等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民间艺术机构收藏。
4月8日,记者走进延川缺之美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王彩萍正在紧锣密鼓地完成一组以春耕为主题的新作品。这组作品中,她以童年记忆里的农耕场景为灵感,用不同画面展示陕北春耕季节的不同场景。妇女挑着送饭的担子进山、青年扬起鞭子赶耕牛、一对夫妻在地里挥着锄头……这些都是对她记忆里农业生产画面的复刻。
“我跟彩萍老师相识于县里组织的布堆画培训班,后来我邀请她加入了我的合作社。有了她的加入,我们可以一起推出更多作品,让大家了解、喜欢布堆画艺术。”延川缺之美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二涛说。
如今,延川县域内的各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在积极探索,设计以布堆画为元素的挂件、抱枕、挎包等各类旅游文创产品,将延川布堆画非遗资源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
“近年来,为了做好布堆画的传承推广工作,我们成立了延川缺之美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延川华彩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两个省级非遗就业工坊,建成6个传习基地,同时积极开展延川布堆画进校园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群众生活,焕发出更多时代活力。”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主任马向军说。
标签: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读
- (2023-05-23)【独家】越媒:越南农产品对华出口激增
- (2023-05-23)朱元璋为什么要让义子沐英镇守云南,原因在于云南形势太复杂了|天天即时
- (2023-05-23)格里格斯普林舞_格里格斯
- (2023-05-23)三分野徐燕时什么时候喜欢向园的_当前关注
- (2023-05-23)SpaceX 加入环境诉讼成共同被告 败诉或致星际飞船研发推迟数年|每日快报
- (2023-05-23)合肥百货:5月22日融资买入567.57万元,融资融券余额2.6亿元
- (2023-05-23)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全国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启动 今日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