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烟台·聚焦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黄渤海新区:向高向新立潮头
2023-08-29 06:22:12 来源: 腾讯网
核心提示
(相关资料图)
近几年来,累计开复工产业项目273个、总投资2759亿元,196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142个项目入选省重点,219个项目入选市重点,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35个、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
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0%。
全区获批国家大中小融通型双创特色载体、国家火炬先进聚合物特色产业基地。17家企业获评国家、省以上科技奖项,位列全市第一。
谋划打造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实施“科创平台六大体系”,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等46个高能级科创平台落地建设。
把企业群体培育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做大企业基数,全区“四上”企业达到1187家,占全市16.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40家、占全市1/4,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000家、占全市超1/3,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极点尖峰企业数量达到234家,在2021年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先进县(区、市)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二。
围绕新材料、新光电、新医药,每年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到2025年,累计承担各级科技项目300项以上,在优势产业领域逐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累计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国家绿色工厂8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国家绿色设计产品2个,数量均为全省领先。万华化学、正海磁材、恒远智能等60多家企业获评国家、省、市级智能化绿色化示范标杆项目。
黄渤交汇,海纳百川,城聚繁华。
作为山东四个省级新区之一,烟台黄渤海新区叠加国家级开发区、自贸试验区、中韩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战略,发展优势得天独厚,发展动能持续强劲。
尤其是近年来,聚焦“绿色低碳”,黄渤海新区推动产业结构向“新”而行,科技创新向“高”攀登,能源应用向“绿”转变,开创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目前,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台阶,规上工业总产值跨越3000亿元大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86.4%,“四上”企业达到1187家,对烟台经济增长起到了“第一动力源”和“压舱石”作用。
培育集群 转换动能
崛起更具带动力的先进制造高地
制造业始终是黄渤海新区的立足之本、强区之基。新区狠抓集群培育、载体升级、动能转换,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崛起更具带动力的先进制造高地。
系统谋划产业发展方向。黄渤海新区着力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五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2430亿元,占比达到80%,产业集聚度、首位度进一步提升。其中,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0%。
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近几年来,累计开复工产业项目273个、总投资2759亿元,196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142个项目入选省重点,219个项目入选市重点,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35个、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东岳新能源汽车、万华乙烯二期、SK精细化工等一大批具有引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高质量投资增量带动发展、贡献发展的作用不断释放。
坚定不移以质量为核心,着力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下功夫。今年,黄渤海新区突出生态打造、集群发展,全力突破先进制造业、全力突破现代服务业、全力突破工商融合发展,加快崛起更具带动力的先进制造高地。
先进制造业重点突破三个方向:狠抓主导产业蝶变升级,持续深耕细作五大主导产业和16条细分产业链条,抓实企业服务专员和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加快培植一批生产主导型的链主企业。其中,高端化工新材料,加快推进乙烯二期、泰和高特纤维等重大项目,全力支持万华、泰和、万润等新上项目,崛起世界级产业集群;汽车及新能源产业,围绕东岳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项目,加大新能源赛道电池、电驱、电控等配套企业招引,做强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双擎驱动”;消费电子产业,支持富士康科技园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绿色化提升。狠抓新兴产业裂变扩张,集中资源打造“专精特新”园区,全面推进空天海装备智造城、光电传感等两批20个专精特新产业园建设;筹建绿色制造产业联盟,推动东德氢能核心装备产业园、冰轮低碳分布式能源示范园区等新项目。狠抓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突破8K超高清、半导体、氢能、冷能,高效推进8K+元宇宙游艺创新城区等,培育一批新的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
上汽通用东岳基地生产线
现代服务业坚持以供给创造需求、以需求优化供给,实现供需双侧相得益彰、协同发展。其中,优化生活性服务业供给,向高品质精细化多样化升级,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休闲旅游、家庭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态,统筹会展、文旅与商贸服务等业态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依托制造业优势,培育壮大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节能环保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等。
工商融合发展坚持以工强区、以商富民,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工业化和信息化、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融合发展、互促共进,实现两化融合、工商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不断催生新经济新业态。
创新引领 科教强区
崛起更具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牢牢把握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黄渤海新区以“两区两廊”科创布局为统领,以“优化创新生态、赋能产业升级”为目标,聚焦技术研发、项目转化、企业孵化、产业育成“四个关键领域”,全力推进科创平台“六大体系”,推动全区发展向“创新引领”迈进。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全区获批国家大中小融通型双创特色载体、国家火炬先进聚合物特色产业基地。17家企业获评国家、省以上科技奖项,位列全市第一。谋划打造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实施“科创平台六大体系”,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等46个高能级科创平台落地建设。在上海、深圳、西安布局科创离岸双向孵化基地,建成开创互联网产业园等3家国家级孵化器。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总数达到379个。
突出企业群体培育。把企业群体培育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做大企业基数,全区“四上”企业达到1187家,占全市16.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40家、占全市1/4,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000家、占全市超1/3,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极点尖峰企业数量达到234家,在2021年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先进县(区、市)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二。
今年,黄渤海新区突出创新引领、科教强区,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加快崛起更具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深入实施科创平台策源工程。以八角湾科教创新区、黄石湾海洋经济区、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两区两廊”为载体,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集中打造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到2025年省级以上创新中心达到10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达到500家。建成启用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打造面向山东、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创新示范基地。
深入实施核心技术突破工程。推行“揭榜挂帅”,定期发布企业技术需求、院所技术攻关“两张清单”,构建“企业出题、院所答题”快速响应机制。支持关键共性技术联合创新,探索科研平台与企业人员“混编”模式,谋划打造3-5个创新联合体。围绕新材料、新光电、新医药,每年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到2025年,累计承担各级科技项目300项以上,在优势产业领域逐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深入实施创新孵化加速工程。依托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等重大平台,构建楼上研发、楼下转化的创新创业综合体,推动科技成果沿途转化,打破“从0到1再到10”的时间壁垒,快速进入市场。用好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力合(烟台)创新中心等转化机构,帮助创业者创立企业,形成“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到2025年,转化科研成果100项以上。
深入实施孵化载体升级工程。大力推广“区外孵化、区内转化”模式,做强做大上海、大湾区、西安科创离岸双向孵化基地,到2025年区内落地项目不少于100个。结合“三闲”处置、城市更新,大力盘活老旧厂房,探索建立“产业保障房”体系,建设布局一批公地型科技园区,集中孵化“瞪羚型”中小企业,到2025年新增孵化企业不少于500家。
深入实施菁英人才集聚工程。加快建设八角湾人才聚集区,做强业达国际人才集团,建立人才“直通车”机制,最大限度推进“免申即享”“超前服务”,广泛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以及各类青年人才,到2025年集聚博士及以上人才800人以上、研究生3000人以上、本专科生30000人以上,全区省级以上领军人才突破300名。
节能降耗 集约节约
探索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一座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秘诀,核心在于找到经济与低碳的共赢。
驰骋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赛道上,黄渤海新区已经跻身“优等生”行列:累计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国家绿色工厂8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国家绿色设计产品2个,数量均为全省领先。万华化学、正海磁材、恒远智能等60多家企业获评国家、省、市级智能化绿色化示范标杆项目。
持续提升清洁能源占比。去年新增备案分布式光伏项目213个,容量达6.9万千瓦,全区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15.8万千瓦。其中,风电项目2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备案2个、并网2个。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通过“环境执法+新装备”,充分发挥大气走航监测车、激光雷达扫描监测仪等新装备支撑作用,快速溯源污染源头,精准分析区域环境质量状况。通过“环境执法+第三方”,推行环保管家、环境医院等治理模式,为企业环保问题“把脉问诊”,对环保“疑难杂症”进行“开方医治”。通过“环境执法+非现场”,设置废气、废水在线监控点位160个。
突出绿色低碳、集约节约,黄渤海新区将积极探索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推行绿色清洁生产。全区建立能源资源配置利用“四个一”推进机制,健全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实行能效水平达标销号,促进新建项目规范建设、存量项目提标改造。完善生态环保信用监管机制,开展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推动企业依法披露环境信息。加快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引进建设工业互联网节能降耗大数据分中心,系统推进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量梯次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到2025年建成市级及以上绿色工厂40家。
积极推进双碳管理示范。瞄准实现“双碳”目标,探索推进碳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双碳意识,引导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发展新能源交通,加快车用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充电桩、加氢站布局,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通勤、环卫、特种作业车辆的绿色出行,为城市绿色低碳和氢能产业发展探索路径。推广绿色低碳新产品,支持万华聚氨酯路面材料、中节能万润沸石材料、东德氢能核心装备等产品拓展市场,推广冰轮环保等先进成熟绿色低碳技术,探索在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示范。
YMG全媒体记者 童佳怡 通讯员 郭传义 姜乾
责任编辑:伟业
审校:王蕾
标签: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读
- (2023-08-29)绿“动”烟台·聚焦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黄渤海新区:向高向新立潮头
- (2023-08-29)包头警方破获一起全链条“刷单炒信”类非法经营案
- (2023-08-29)暑假余额不足,幼小衔接怎么“接”?
- (2023-08-29)沁阳市王曲乡:联户有章法 治理有实效
- (2023-08-29)阳光下成长儿童画图片(阳光下成长儿童画)
- (2023-08-29)怎样合理使用外用激素软膏?
- (2023-08-29)卓创资讯8月28日加速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