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看点:构建儿童友好社区,广州出台规划指引

2023-06-02 13:48:24 来源: 大洋网

最美暖心上学路、社区亲子小屋、户外儿童活动空间……在广州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过程中,充分发挥规划引领、系统指引作用。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为配合各区建设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工作,该局组织编制了《广州市儿童友好社区规划指引》(以下简称《规划指引》),提出“服务设施-活动场地-出行路径-社区治理”四方面儿童友好社区规划建设指引,涵盖了空间环境提升和社会环境治理两方面内容,将儿童友好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全生命周期。《规划指引》为广州市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和指引。

黄埔区文冲街道文冲新村社区向日葵亲子小屋

差异化:分三类提出社区优化重点提升策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推动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率先开展了儿童友好城市的规划实践,搭建儿童友好城市规划体系。结合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聚焦如何引导和规范儿童友好社区规划建设,创新开展儿童友好社区规划探索。

社区是城市儿童生活的基本单元和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联结平台,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

《规划指引》充分结合广州地域特色,构建系统性规划体系和在地化建设指引,结合广州的空间特征和儿童人口分布特征,分类指引社区设施及空间建设,结合设施配置情况、地区儿童人口增长趋势、不同城区社区尺度规模测度,将社区设施和空间建设划分为环境改善型、功能提升型、设施完善型三类,提出差异化的社区优化重点提升策略。

环境改善型:分布地区以旧城区和主城区为主,包括北京路、东山口、西关、环市东、滨江片区、珠江新城等中心城区核心区。区域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齐备度高于 80%,儿童人口规模增长在5%以内,《规划指引》提出,旧城区宜整合再利用社区灰空间和微空间等存量空间资源,提高设施和场地的空间品质、服务效率与水平,并鼓励向公众开放。

功能提升型:以开发区、重大平台等的成熟居住板块为主,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东、北片区,番禺城区西南部,南沙、增城、花都和从化城区。区域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齐备度约50%至80%,儿童人口规模增长在10%以内,《规划指引》提出,加强儿童服务设施及儿童活动场地的规划建设,重点增加婴幼儿托管设施,并结合公交、地铁站点布局。

设施完善型:以外围城区为主,主要分布在南沙、中新广州知识城地区、番禺城区东南部、增城城区、花都城区和从化城区以外的其他区域。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齐备度低于50%,是未来儿童人口增长的重点导入区域,《规划指引》提出,在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保障和建设标准上适度超前,以适应人口增长趋势;新建地区按照社区中心建设要求,集中布局文化、体育、托幼等设施。

海珠区南华西街道海天社区儿童活动空间

精细化:关注社区托育、小区游园、上学路径

根据儿童的要求,《规划指引》以服务设施、活动场地、出行路径三个维度,从共享型和专享型两个方面,构建“三类两型”空间要素体系,从建设规模、服务半径、规划要求等方面,明确社区户外及室内儿童活动空间的建设要求。

儿童服务设施。对社区托育早教、幼儿园、儿童之家等专享型服务设施;文化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共享型服务设施进行适儿化改造,打造便利的儿童服务设施。按照人流密度与使用频率,增添各类设施中母婴室、第三卫生间等与儿童相关的个性化服务设施。提倡儿童服务设施进行复合利用,以适应广州多元人群特点要求。

例如,黄埔区文冲街道文冲新村社区向日葵亲子小屋,就是黄埔区打造的广州市首个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公益项目试点,通过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服务方式,以亲子小屋为载体,探索“社区互助式托育”服务。

儿童活动场地。社区户外儿童游戏空间和设施可与社区公园、小区游园、附属绿地、居民健身场所等室外公共设施结合设置。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特点分区设置游戏区域和设施,并保证成人看护区与儿童游戏区之间的视线通畅,增强安全感。

在海珠区南华西街道海天社区,利用三面住宅围合空间,通过场地塑造、游戏设施完善、IP形象植入以及儿童偏好色彩标示,构建有围合感、安全感、活动多元、丰富活泼的儿童活动空间。家长可在家观察儿童活动的情况,增加了家长与儿童的安全感。同时引导儿童与看护人群通过活动交流增强亲子关系,打造全年龄共融的社区交往场景。

儿童出行路径。鼓励社区以学校为中心,依托现有道路空间,设置儿童专用步行通道或有防护设施的人行道,打造安全连续的儿童通学路径。结合道路实际条件,在幼儿园、儿童之家、社区公园等儿童主要活动场所周边,通过减速缓冲带、道路窄化、路口抬高、人行横道抬高等稳静化措施降低车速。对儿童活动高频区域周边道路空间进行地面彩绘、路径标识等适儿化改造。

越秀区白云街筑南社区通过老旧小区适儿化改造,建设最美暖心上学路,设置沿街彩色标识、沿栏杆学习活动装置等,为儿童上下学提供便捷舒适、充满趣味的出行空间。

社区屋顶空间适儿化改造示意图

齐参与:引领构建多元参与的儿童工作格局

构建儿童友好社区不仅需要进行空间环境提升,提升社会环境治理水平同样重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指引》致力于丰富儿童服务形式,推动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的儿童服务融合,探索建立家校社联动服务机制,健全儿童服务体系加强儿童教育服务、医疗服务、文体服务、司法服务、安全服务和家庭教育服务等。主要从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设施配置方面做出指引。通过线上普及、线下宣传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措施推广儿童友好理念。依托社区公共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教育及实践活动。结合社区微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构建社区智慧治理场景与适儿更新场景。

同时引领构建多元参与的儿童工作格局。建立可持续参与机制,广泛收集儿童与家长意见,形成社区儿童参与公共议题,建立社区儿童参与激励机制。鼓励儿童以儿童对话专家、代表角色参与社区建设,通过规划沙龙、设计竞赛、手绘地图、拍照摄影等途径让儿童发表看法。选举儿童议事会委员,成立社区儿童议事会,搭建家庭、社区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参与平台,鼓励建立“互联网+社区”儿童参与新模式。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国家“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社区的工作提到了新高度,广州将继续以绣花功夫深入打造有温度的儿童友好城市,让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改善空间环境,塑造城市精神。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杜娟 通讯员 穗规资宣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