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建议,别瞎想病。_全球聚看点
2023-05-07 19:17:00 来源: 上洋中医宛医生
今天想和大家谈论一下,什么叫健康?
健康就是“常”。健康不是说你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什么的,不是这些东西,也不是肌力多少,心跳多少……
【资料图】
“常”是什么东西?
与自身、与社会、与这个大千世界处在相对和谐的关系中,能跟着自然的节奏配合,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天气热,别人都出汗,你也能出汗;别人走两个小时不累,你也能坚持走得下。
但如果别人都怕冷,你却觉得热;别人都困了,你凌晨三点还不困,其实已经开始跟不上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健康的,这已经病得不轻了。
中医眼中的病有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神”病。
神散,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算是一种。
敏感,容易被外物牵动,动心、动情、动欲,自控力差,这算是第二种。
平常生活中,总睡不好,容易惊醒,怕吵,怕黑,怕鬼,这是神经脆弱。
神病严重了,形神分离,心口不一,表里冲突,你跟自己不在一起了,言不由衷,甚至喜怒哀乐表现不出来,或者表现的太过。
一个人要康复,必须进入真实有序的正常生活中,与万物共沉浮、互交感的状态里,才能把病慢慢化掉。
所以关于养生和调理,真正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让自己安心和舒服的状态。
健康人也是这样,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与合适的人、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这个就是养生。
一切病先是“神”病
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什么呢?形病。
疾病先从生命无形的部分,第一阶段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
很多人的病,其源头是某种很大的烦恼,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他们无法解决的困惑。很多时候,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面对、澄清、解决。
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转了。当一个人的身体有大病的时候,已经是生命列车的方向错很久了。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内心状态、身心感受无知无觉,却指望通过吃一把绿豆、几根虫草就能改变很多。
这个对简单轻灵的小鸡、小鸟还行,我们这么大、身心这么复杂的人,要靠它来改变,不那么容易。
除非你是非常干净的肉体、非常清净的心灵,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否则,一把绿豆是调不动你的,一包汤药也不太容易做到。
《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对话:“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黄帝问岐伯,当一个人形体破败了,气血也耗干了,治就很难见效,这是为什么啊?
岐伯曰:“神不使也。”
病人的神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也没有办法调动了。
黄帝接着问:什么是神不使呢?
岐伯回答:“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
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这段话大家慢慢思考,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一切的源头,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所有的病,都是这么来的。
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
当一个人用“自己”感受生活的时候,是从他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
现代人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去求一个东西、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总是有很多远大的发展计划,一直思考,想得很遥远。或者关注一个明星,念念不忘。
不停地看这个看那个,或者不停地讲话,不停地做事。
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会失去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
这个状态在中医叫什么呢?是“形神分离”。
打坐安静的状态是什么呢?是《黄帝内经》说的“形与神俱”,或者“身心合一”。
现在讲营养,要吃得好,早上一个蛋,晚上一顿肉,对不对呢?
小时候我们都烧过炉子,炉火的大小决定了你应该往里面加多大的柴火,道理很简单吧?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吃的问题上就不明白这些道理呢?
你的炉火明明很小很弱了,已经没有什么消化力了,烟道也都堵住了,大便不通,汗也不出,也没运动,你还吃牛排,还喝牛奶,只会增加肥料和堵塞,把炉火压灭。
这些道理不需要通过学习医学知识就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识,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
体会吃什么东西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有知有觉地去生活,吃了某个东西你感到不舒服,哪怕吃到第十次你才发现,也是有知有觉的开始。
合适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寻找一个外在的统一标准。
调柔身心
《黄帝内经》对养生和养神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恬淡虚无”,接近道家、佛家成就者的状态。
“恬”是安静、安然的意思,带着放松的、微微的甜美。
现在很多病,源自缺乏“缓”。
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症、躁郁综合征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其实是大家陷入了一种太快、太急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
太急了,神就飘在外面,气机也浮动不定,既紧且乱,生理功能也就跟着失调了。
“淡”是什么意思呢?
“不那么在意,无可无不可,都可以。”于是就有了很大的空间,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而不是有所期待,执着于目标,也没有想要控制局面。
所求所想的少一点,有为的习性轻一点。
佛法常说“自净其意”,儒家讲“思无邪”,道家说“为道日损”,都在讲要简单一些,朴素一些。
对身体差的人,我有个建议:不要学得太多太杂。
现在不少人身心疲惫,但学习热情很高,什么中医、国学、身心灵样样都不放过。
无论是什么念头,都是意,意最好不要动得太多。
当身体弱的时候,神气是不容易收住的。
从中医养生,从道家、佛家来说,修心都是第一位的,因为那个时候你的身体像电子天平一样敏感,一个想法涌动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南怀瑾老师的书里常常提到,打坐坐到比较细微的时候,你的一个念头,身体都会有变化,都会有感觉,那个时候自然就不敢乱动念了。乱想乱看就会不舒服。
标签: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读
- (2023-05-07)每日观点:混不吝形容人是什么意思(混不吝是什么意思简介介绍)
- (2023-05-07)岛崎真知子 天天看热讯
- (2023-05-07)lol账号解封时间查询_英雄联盟解封查询_世界今亮点
- (2023-05-07)38:要不要陪我一起加班
- (2023-05-07)金价“越等越贵”,今年还要“狂飙”数百美元?专家分析走势-天天热消息
- (2023-05-07)全球微速讯:电脑时间总是不对怎么设置_电脑时间总是不对
- (2023-05-07)天天观察:高考倒计时一个月 冲刺tips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