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即时看!纪录片《风味人间2》解说词文本03 酱料四海谈

2023-03-28 20:17:52 来源: 哔哩哔哩

【无论日常佐餐还是给菜品调味,国人的一日三餐大多离不开酱料。而在更多国家,酱料还被附加了别样情感寄托。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庆典中,由牦牛肉制成的生食肉酱还在被藏族人享用;在中原腹地,芝麻酱是人们对香醇味道的向往,更是河南人对故土的感情;由于原料混杂了烤辣椒、巧克力,在外人看来颇似“黑暗料理”的墨西哥“魔力酱”,本地人却将之称为“妈妈酱”。在食物选择多元的今天,不少人出走他乡仍会随身带瓶家乡盛产的酱料一解乡愁。酱料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维度,构成了最平凡却又最不可缺少的味觉记忆。】

在风味的大戏里,酱,一人分饰两角,时而是食物的调味剂,时而又是食物本身。从盐的替代品,到不可替代的烹饪伴侣,可以简单直率,也可以不着痕迹。它里应外合,行踪不定,却经常被我们遗忘。读懂了酱,我们才能真正洞悉人间风味的各种玄机,领略它的万千变化。


(资料图片)

第三集  酱料四海谈

/西藏-林芝/

头戴着晶莹的冰雪冠冕,在天际线上闪闪发光。喜马拉雅山脉东缘,平均海拔超过三千米。这里空气稀薄,相比美味,人们对食物的能量更为关注。

/西藏林芝-麦巴村/

临近藏历新年,尼玛万杰开始准备食物。青稞不易消化,只有炒熟、磨粉,做成糌粑,才便于肠胃吸收,这是藏族牧民的传统主食。

然而在雪域高原,仅仅依靠谷物获取能量是不够的。牦牛是这里最主要的肉食来源,质地紧实的大腿肉和背脊肉是人们的首选。

反复斩剁,肌肉纤维断开,让更多蛋白质溶解出来。人们在食用时,肉茸提供更细腻的口感,消化酶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放入研磨后的辣椒和花椒,生牦牛肉酱制作完成。明天,它将出现在村子里的新年活动上。

尼玛万杰早早起来开始准备,他是今天活动的主持者和唱经人。村子里每个人都会盛装出席,女儿也特地从拉萨赶回来。

这是欢乐的时刻。酱在人类烹饪的早期就已出现,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了两千年。牦牛肉酱,带着藏族先民生活的滋味,让我们窥探到东方人食用酱料的原初形态。

今天,在更多的地区,肉酱被植物性酱料替代。它选材更广,口味也更加丰富。芝麻酱就是其中之一。

/河南-平舆/

持续晴朗的天气,让九月的田野蒙上浅浅的金黄。张关民有七亩芝麻地,这种油料作物能给他带来小半年的收入。

芝麻熟透,轻微震动都可能让籽实跌落,没有哪种机械能够彻底取代人的双手。收下的秸秆就地晾晒,在高温和光照作用下,泛黄的穗包干燥开裂,这是脱粒的信号。

两千多年前,这种细小的白色颗粒从西域传入,在中原广泛种植。

芝麻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的河南,也是小麦产区。芝麻和小麦粉的结合,催生出多样美食。

不必说香脆的焦馍,也不必说油酥的麻叶,单是炒焦芝麻粒擀压成的芝麻盐,就让满屋香气弥漫。

利用油水比重不同从芝麻中炼油的技术,可以追溯至一千多年前。从那时起,它逐渐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宠儿,人们甚至直接称它为香油。用赞美味道的字眼给油命名,它是唯一一种。

制作芝麻酱,从漂洗和晾晒开始。炒制温度恒定在170℃,芝麻逐渐膨胀焦黄,芳香物质产生。

芝麻脂肪含量高,碾磨后油香四溢。而独属芝麻的特殊香味,兼具谷物与坚果的气息,让无数人着迷。

张关民用10斤芝麻换了5斤芝麻酱。这一天,是农历的秋分。

/北京/

秋风渐凉,向北八百公里,又到了北京人涮羊肉的季节。芝麻酱正是羊肉火锅天然的搭配。

不过北京人更讲究,20%的花生酱和80%的芝麻酱调和,称为二八酱。缓慢搅动,形成敦厚的口感。即使加上滋味鲜明的佐料,也无法撼动芝麻酱的香浓醇和。

滚烫的羊肉被浓稠的酱汁包裹,延长了风味在口腔的驻留,让这段美妙的时间更为缠绵。

庄稼收割,粮食入仓,大地归于沉静。芝麻,一粒微小的种子,开启了中国人餐桌上的千年旅行,最终凝聚为酱,彻底征服了我们的味蕾。

/耶路撒冷/

河南向西七千公里,同一纬度的地方,也有种食物,加工和食用方法类似芝麻酱。

鹰嘴豆,一种耐旱作物的坚硬籽实。它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

九月底,以色列依然炎热。四岁的拉妮和家人一道去农场采摘,他们此行的目的是香料。临近安息日,全家要准备丰盛的食物。

拉妮的父母喜欢郊外的安静,两年前,他们把家搬到了距离耶路撒冷三十多公里的以拉谷。每次做饭,拉妮都自认为是妈妈最好的帮手。

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和熬煮,吸收了水分的鹰嘴豆开始变得粉糯,养分也更容易吸收。反复挤压搅拌,做成平和甘香的豆泥。芝麻酱的加入,又为它平添了几抹浓香。

这种食物,当地称作胡姆斯。艾迪制作的胡姆斯会在口腔中保留美妙的颗粒感,欧芹增添清爽的植物香气,再加一勺橄榄油,油润绵滑。

世间若有十分美丽,九分在耶路撒冷。世间若有十分哀愁,九分在耶路撒冷。每天,在羊角号和祈祷声中,这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城市开始苏醒。

一同醒来的还有耶胡达——耶路撒冷最大的市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用鹰嘴豆制成的各种食品。正如谚语所说,有一千个地方,就有一千种胡姆斯。

/巴勒斯坦-伯利恒/

紧邻耶路撒冷的伯利恒,是阿拉伯人聚居区,胡姆斯同样是他们餐桌上的常客。

这家餐厅有七十年的历史,现在已经传到第五代,他们选择风味更足的小颗粒鹰嘴豆。机器高速搅拌的同时,加入冰块。脂肪和蛋白质遇到水,发生乳化,质地如巧克力入口般丝滑。

在一些人看来,胡姆斯更像主食。而另一部分人认为,它就是一种酱,适合搭配口袋状的面包——皮塔饼。

拉妮家的皮塔饼也出炉了。安息日,全家人围聚在餐桌前,胡姆斯也被隆重端上桌。在犹太传统中,胡姆斯是一种神圣的食物,每个重要的时刻都不应缺席。

所有人的眼睛都是闪亮的,所有人的嘴唇都在翕动。这片命运跌宕的土地,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却在同一片天空下,共享同一种美味。

在东方人看来,每一种食物冥冥之中都有最般配的酱料搭档,这是他们对风味平衡的理解。浅浅一碟橙色酱汁,看上去平常无奇,却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撬开风味的大门。

/中国香港-深井村/

华姐,每天晚上六点到八点是她最忙碌的时刻。

火力让鹅的皮下脂肪融化,表层的胶原蛋白被高温的油脂拥抱,形成一层焦酥的外壳。华姐家一直用传统的炭火烤制烧鹅。

香港就是这样制造着美味,一些食物讲究新鲜,一些食物仍然古老。

烧好的鹅皮脆肉嫩,油润肥腴的滋味如同奔腾的野马,香港人选用一种酱作为驯服的缰绳。

/日本东京-筑地狮子祭/

用酱料平衡食材的风味,在海洋之国日本,也能找到类似的组合。

新鲜的生鱼味道淡雅,一千多年来,日本人反复尝试各种调味料与之相配。机缘巧合,他们寻找到了一种植物。

/日本-静冈/

深山里,冬暖夏凉,溪水常年保持在13至16℃,这里是最著名的山葵产地之一。

农人积年累月,在山溪流过之处,用叠石法修筑梯田。松软的沙石和山泉,让作物充分吸收养分。而山葵风味的秘密,就来自于根茎。

释放山葵的甘辛,需要现场研磨成酱。根茎的细胞组织破裂,芥子油苷水解,带来温和的刺激感,是青芥末无法比拟的。

用山葵酱搭配新鲜的生鱼,唤醒味蕾,同时凸显鱼肉的鲜甜。

/广东-普宁/

山葵的风味必须现场获得,而搭配烧鹅的酱料,则需要漫长的等待。

采摘后的青梅,口感酸涩,要先腌渍。在醋产生之前,梅子是中国人获取酸味的重要来源。在梅子的产地潮汕,日常饮食中依然会大量使用,并激发出多样的美食。

/中国香港-深井村/

华姐祖籍潮汕,父母来香港谋生,掌握了一种更为复杂的梅子制作方式。

红桃果酱、冰糖,中和梅胚的咸酸。麦芽糖提色,慢火细熬。果肉消融,浓缩成琥珀色的汁液,这就是酸梅酱。

调制好的酸梅酱,颜色橙黄,光亮饱满。黏稠的质感,更易于附着在酥脆的烧鹅表皮。普通食客痴迷于肉食之欢,但懂得烧鹅的人知道,一小碟酸梅酱,才是真正的画龙点睛之物。

二十多年前,父母意外离世。华姐五兄妹撑起这间小店,他们努力复制着父辈的味道。

/中国香港-盂兰胜会/

盂兰胜会,华姐为醒狮点睛。深井村居民大都是潮汕人的后代,故乡赋予他们的,除了食物的基因,还有家人的温暖、宗族的凝聚,以及求索闯荡的勇气和力量。

中国人的祖先,无意中发现发酵的秘密,并在酱料中使用。

发酵的酱,不仅是寻常人家享用三餐的风味催化剂,也是厨师君臣佐使、调和五味的秘方。中国菜系中一个重要分支,就得益于它的加持。

唐容书,川菜厨师,经营着一家小餐厅,主打家常风味,在成都小有名气。

除了对食材要求严格,在灶台边站了四十年的老唐认为,家常菜之所以吸引老主顾,诀窍在于他对豆瓣酱的使用。

不同的菜肴,用量多少,火候的深浅,都有不同的原则。然而,老唐期待的却是客人相同的评价。

八月,二荆条辣椒开始采摘,又到了做豆瓣酱的季节。晚上九点,徐继陶定时来查看制曲的进度,秘密就隐藏在南瓜叶下面。

老徐是酱料厂技师,制作豆瓣酱是他自豪的手艺。每年夏天,他和老伴都会手工做酱。盖上南瓜叶,保温保湿,无需添加面粉催化,浸泡好的蚕豆开始发生神奇变化。

微观镜头下的这片花田,是正在生长的米曲霉,盛开的黄色小花,是触发风味的种子。四天后,霉豆瓣制作完成。

老徐做豆瓣只用新鲜二荆条,不仅增添鲜辣的口味,也让日后的酱体,色泽更加饱满。

/四川-眉山/

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几乎每个地方都出产豆瓣酱。风土和工艺的细微差别,也让它们在滋味上各有千秋。

在眉山的阳光下,老徐与同事们每一日都重复着同样的劳作。酱缸中的米曲霉等微生物大量繁衍,让豆瓣和辣椒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油脂分解,不断滋生出甜味和鲜味。

入夜,温度骤降,豆瓣酱表面露水凝结,促进有益菌种的交替繁殖。通过驯服微生物,在转化中获得美味,这是化腐败为神奇的智慧。

新老豆瓣混合、剁细,最普通的鲤鱼,热油迅速锁住表皮,只需要豆瓣酱炒香,原汁附芡,就能让整道菜摇曳生姿。

川菜在风味上的千变万化,得益于豆瓣酱的深入浅出,它是翻云覆雨的调味之魂。

/法国-巴黎/

如果把酱放之四海,不同民族自有心得。用酱的方式,也是各师各法,甚至南辕北辙。

酱汁在法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今天享誉世界的法餐。法国顶级烹饪艺术家,几乎也都是酱汁大师,这源于法酱在烹饪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法国-南特/

南特,坐落于卢瓦河右岸,一座创新和充满活力的城市。主厨吕多维克在南特长大,本地生产的葡萄酒酸度较高,是制作一款酱汁的最佳原料。

黄油白汁酱,诞生于南特,吕多维克尤其擅长。切碎的小洋葱饱浸酒香,逐一投入黄油块,充分搅拌,酱汁逐渐浓缩,形成乳汁状的质地。

不同于法国传统酱汁的厚重,黄油白汁酱轻盈柔顺,拥有充满张力的酸甜香气。

吕多维克回到自己曾经工作四年的餐厅,当年正是在老师的启蒙下,他开始痴迷烹饪。

今天,他突发奇想,要用刚摘的小白菜,搭配黄油白汁酱。来自东方的神秘蔬菜,遇到法国的酱汁,会产生什么样的味道。多年来,他总是在尝试不同的烹饪方法。

一勺好的酱汁,可以统领餐盘中的各种食材。当然,它也勾连着法国美食的现在与过往。法餐在食材烹饪后入味,决定风味的就是酱汁。

而中餐则是烹制中入味,酱料的味道,被激发出来作用于食物。东西方从两个不同的方向,用酱完成了风味的传递。

/墨西哥-瓦塔卡/

酱的神奇之处在于,既让我们看到不同民族对烹饪的理解,更能领略一方水土的万千风情。

辣椒,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人习惯用火烘烤,碾成糊状,烤辣椒散发出独特的香味。

五百多年前,西班牙人踏上这片土地,带来了大量香料。和本地的辣椒、巧克力混合,新旧大陆食材的碰撞,在墨西哥人手中,诞生了一种新的食物——Mole,中国人把它翻译为魔力酱。

/墨西哥-特里特兰/

特里特兰是墨西哥重要的纺织小镇,每户人家都有纺织机,这是胡莉娅全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今天是孙女小胡莉娅的七岁生日,奶奶特意给她扎起萨波特克族传统的发辫。生日宴会的现场,不仅有美食,还有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

这样的场合,自然不能缺少魔力酱。魔力酱的配方都掌握在各家主妇的手里,味道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墨西哥,它也被称作妈妈酱。

宴会的主菜是鸡肉魔力酱。不过在这里,鸡肉只是配菜,而散发着烘烤坚果和香料气息的魔力酱,才是真正的主角。

有人说魔力酱的性格就是墨西哥的性格,它随性地使用食材,并相互融合。它可以是甜的,是酸的,是苦的,是复杂的,复杂得就像墨西哥的味道。

/广东-汕头/

人的脚步从未停歇,走到哪里,酱就出现在哪里,他们共同酿造出一方风味。

潮汕牛肉火锅,追求极致的鲜,对食材苛求,对酱料同样如此。沙茶酱,既不掩盖牛肉的本味,又提鲜解腻,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公里外的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日惹/

被称为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地处热带,许多酱料的风味都有鲜明的地域标签。在这里,高大的椰子树随处可见,为制作沙嗲酱提供必不可少的原料。

椰油炒制花生,搅碎后放入肉汤中熬煮。印尼人喜爱甜辣,加入多种辛香料和椰糖。沙嗲酱在辛辣的同时,又带着浓浓的椰香。

沙嗲酱包裹鸡肉,炭火烘烤,就成了印尼最常见的街头美食——沙嗲肉串。

早年下南洋的华人,回归故土,饮食口味和生活习惯一路相随。在福建、广东,沙嗲酱落地生根,拥有了新的名字——沙茶。

/福建-泉州/

六十年前,刘瑞兴从印尼回到福建泉州,那一年他只有十五岁。如今,经营沙茶小吃是刘瑞兴的主要工作。

用花生酱和多种香料炒制,增添鲜香,冲入浓郁的高汤。闽南的沙茶,香醇直击口腔,犹如潮水般奔流翻腾。

/广东-汕头/

广东潮汕也有沙茶酱,配料更复杂,味道也更加浓郁。除了用作蘸料,还可以广泛应用于蒸煮、炖炒等多种烹饪。

这种漂洋过海而来的酱料,入乡随俗,成为潮汕味道的鲜明标志。

/福建-泉州/

沙茶的味道一直伴随着刘瑞兴的生活,既熟悉又充满感激。

人生活在时间和时间的延续中。曾经,年少的刘瑞兴操着一口爪哇语,回到陌生的故乡。如今,他已是儿孙满堂。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食物跟随人的脚步,从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有些骤然消失,有些慢慢沉淀,还有些依稀能追索到最初的模样。

十月,张关民开始平整土地,撒下小麦,期待来年的收获。耶路撒冷,艾迪依然热衷于制作食物,小儿子也加入进来。香港,新鲜烧鹅出炉,华姐繁忙依旧。

当我们在谈论酱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是食物智慧、调味秘笈,还是认知世界的指南?

人类的八方迁徙,风味的四海流变,分与合,聚与散,载浮载沉,蜕变重生之间,成就了这一席色香味俱全的绝世美谈。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