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发现!西安西郊考古取得新收获

2023-06-27 18:04:29 来源: 腾讯网

西安西郊


(资料图片)

考古取得重要发现

一起“考古”吧

未央墙西青草路

宫人斜里红妆墓

一边载出一边来

更衣不减寻常数

这是唐代擅长写乐府诗的

王建所写的《宫人斜》

这首诗色意思是:在未央宫西边青草萋萋的路边,就是那些曾经是深宫里红粉佳人的长眠之地。死的不断地向外运;活的不断地朝里送。一边出,一边进,侍奉皇帝的人还是像平常那么多,一个也不会少。

那么这些宫人死后

究竟葬在哪里?

6月26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发布消息

考古人员在西安西郊

发现了唐代宫人墓地

其中20座人骨保存较好的墓葬

墓主皆系20~30岁的年轻女性

近70年间发掘

历史时期墓葬已逾两千座

三民墓地唐墓出土胡人牵马俑

陈家寨墓地出土乐俑组合

西安西郊的田野考古工作始于新中国成立初的50年代,伴随着西安市工业化布局与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在国家和省市级多家文博机构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70年间发掘历史时期墓葬已逾两千座。

综合既往考古工作成果

西安西郊主要以

隋唐时期中小型墓葬为主

超过3个天井的墓葬甚少

以无天井或1~2个天井的

土洞墓葬多见

从墓主身份来看,可以概括为“一个主体,三个特殊”的隋唐长安城居民葬地特征,即以城西庶民小型墓葬为主体,以宫人墓、宦官墓和番人墓三个特殊人群为特色,兼有中低阶武官墓葬。

据介绍

陈家寨墓地

两年度共计清理

北朝隋唐时期中小型墓葬581座

和金代墓葬2座

出土文物1500余件组

这些墓葬跨越北朝隋唐近500年的历史时期,为目前关中地区发掘这一时期中小型墓葬数量最多的一次,是探讨北朝隋唐以来长安城居民居葬关系的重要实例,尤其是发现的一批隋代小型墓葬为厘清隋唐之际中小型墓葬的演变规律与葬制葬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部分壁画内容

同期少见分布位置特殊

康比比墓出土镇墓兽

贺家墓地唐代小型围沟

贺家墓地

发现一座长斜坡墓道

双天井砖室壁画墓

总长不足15米

深3.3米

使用石封门

甬道及墓室绘制壁画

根据墓志铭记载

墓主康比比,或为粟特人

葬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

为唐长安城西郊

目前发现最早壁画墓

墓室东壁的乐舞场景清新悠闲,各人物间的排布错落有致,正中欣赏乐舞的胡人女性形象极有可能为墓主人,在以往的唐墓壁画中少见。出土随葬品43件(组),主要以彩绘陶俑为主,其中天王俑脚踏5只小鬼,造型复杂,胡人俑肌肉紧绷,齿舌毕现,堪称精品。

康比比墓甬道口壁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关中地区开元前期壁画墓发现极少,学界对于这一时期壁画布局不甚了解,该墓部分壁画内容同期少见,分布位置特殊,体现出玄宗规范丧葬制度之前壁画存在的多样性,为神龙至开元晚期唐墓壁画的演变提供了实证资料。

完善了关中地区

唐代墓田制度的序列

宫人墓出土贝壳

宫人墓随葬品组合

三民墓地

发掘西晋至隋唐时期

中小型墓葬280余座

其中唐代宫人墓地

为本次考古重要收获

墓地位于发掘区域西部,东侧以兆沟为界,与同期墓葬相隔。兆沟内墓葬排列有序,中部被现代坑破坏,北部保存最好。宫人墓共计57座,可分为9排,各墓之间无打破关系。墓葬皆属直线形土洞墓,主要由墓道和墓室组成,水平残长3~7米。墓道为斜坡底,墓室空间狭促低矮,仅可容棺。墓葬均为单人葬,墓主仰身直肢葬,头向南。

随葬品以陶罐、壶为主,部分墓葬见有贝壳、铜镜、玉石饰品和黛板等女性装扮用品。

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分析

墓葬时代当属唐代初期

经鉴定,20座人骨保存较好的墓葬墓主皆系20~30岁的年轻女性。这批墓葬形制与葬俗一致,排列有序,显然经过严谨规划。

三民墓地唐墓出土天王俑

结合以往在此地西南发现的唐太宗、高宗及中宗时期的宫人墓志推测,此次发现的墓葬应系唐初宫人墓。

该墓地的发掘首次发现了

唐代宫人墓地东兆沟

明确了墓葬排列方式

进一步确定了宫人墓地的分布范围

及其埋葬序列

宫人墓东部发掘4座唐宫廷内侍墓葬,表明此处亦属唐代宦官葬地,且以开元前宦官为主,生前居住于长安城内西北坊,晚期随着政治中心向大明宫转移,宦官也更多地选择居住在离大明宫更近的长安城内东北坊,按照就近埋葬的原则,卒后埋在了东郊浐灞一带。

宫人墓地布局

此外,还发现有10余处唐代小型兆沟墓园,墓园内多分布有带一至三个天井的长斜坡墓道土洞墓一座或多座,印证了唐代文献关于墓田制度曾施行于低级别官吏及庶人墓葬的记载,完善了关中地区唐代墓田制度的序列。

1

1

西安

星罗棋布的丰厚历史文化遗产

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西安

既是早期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

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近年来

西安市文物考古机构

发掘了大量遗迹

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文物

以一件件文物

实证周秦汉唐的盛世

今年5月22日

2023陕西“博物馆与美好生活”文博之夜西安博物院主会场活动中,名为《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的主题展览先声夺人。

今年,西安各文博场馆将发挥自身优势,新推《“源”来如此——敦煌壁画复原临摹精品展》《听党指挥跟党走——交通大学西迁档案文献展》等21个陈列展览。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

西安市明确“文保优先”的工作原则,不断提升考古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推进主动性考古工作,太平遗址、秦东陵一号陵园、江村大墓等重要考古发掘项目有序开展。

同时,将历史文化片区建设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以旅游的传播优势带动文物资源“活起来”——易俗文化旅游片区建成开放,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碑林历史文化街区等文旅融合项目稳步推进,打造“城市历史文化会客厅”,以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助推文旅融合,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城市内涵。

这些星罗棋布的

丰厚历史文化遗产

正在成为

阐释中国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

提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

重要力量

编辑:仲月

主编:林晨

责编:高明煜

内容整理自:文博中国 西安市文物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推·荐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