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交通大家谈】自行车回归城市,更多市民绿色出行

2023-05-17 16:29:49 来源: 北京交通

最新数据显示,北京自行车出行比例从2019年的12.1%上升到17.3%,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让自行车回归城市”,那么,自行车出行比例的提升是怎样实现的?本市在保障自行车和行人的路权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市民的骑行感受又如何?

今天是“交通大家谈”第309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主任工程师胡莹,通勤骑友吕峥鑫、李政做客直播间,来和大家一起聊聊北京骑行之路的变化

本市中心城区自行车出行比例从2019年的12.1%上升到17.3%,更多市民选择骑行通勤


(资料图)

2019年底,北京提出“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交通发展理念,经过3年的努力,本市慢行系统品质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骑行通勤。对大多数骑友来说,骑行通勤时间可控、效率高成本低、灵活机动、有利于身心健康。

骑友吕峥鑫(昵称:Mac)目前从事骑行运动相关工作,通勤骑行路线是西直门到朝阳门,长度大约10公里,从2001年上初中就开始骑车出行,一年四季,除了雨雪都会骑车,“骑车通勤,我经过北二环一段,可以看遍四季的变换,春天的腊梅、杏花、海棠、月季,夏天的绿树油油、蝉鸣鸟叫,秋天的万紫千红、秋风落叶,冬天的沧桑与北国风光,骑行是最好的感受生活的方式”,Mac说道。

骑友李政(昵称:Miles)目前从事金融工作,骑行通勤路线是东四环十里堡到国贸,长度大约5公里,从2016年骑车通勤至今,每天除了刮风下雨都要骑,目前骑的是一辆折叠自行车,平时出门办事也都是骑车,“自行车出行,从出家门到公司工位一气呵成,是短距离内最快的通勤方式”,Miles认为。

本市中心城区自行车出行达到17.3%,“这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原因促成的”,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主任工程师胡莹介绍。从“天时”来看,近几年,骑行已经不单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更愿意在通勤的过程中达到锻炼的效果,愿意通过骑行来放松身心。从“地利”来说,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势平坦,天气温和偏干燥,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之初就保留了大量的3快板结构,拥有良好的设施条件。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和”,2019年,本市确立了“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交通发展理念,建立慢行交通服务评价体系,连续3年编制了城市道路慢行品质提升工作方案,这是“让自行车回归城市”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多个路口设非机动车分车道线等,资深骑友感受本市慢行系统改善成果

近年来,本市致力于保障自行车和行人路权。骑友Mac和Miles感受颇深。比如,二位骑友均提到二环慢行系统的改善,“路面有明显的骑行道颜色区分,自行车优先标志明显,非机交差路段有明显的引导和警示标志。雍和宫路口,人行横道与非机动车道甚至有地面警示灯,夜晚也能做到警示;西二环月坛路口,有非机动车专属的转弯指示灯以及待转线;朝阳门环岛,是非机动车交通规则示范路口”。

除此之外,Mac还提到,“八达岭高速辅路,自行车道在四环、五环会从主路桥下两次穿过,之前自行车道标识不够明显,经常与机动车道穿插时造成路权不清晰的情况,现在有颜色区别的道路标识以及指示标志,便于车辆交汇时机非礼让;回龙观专属骑行高架,解决了非机动车横跨八达岭主路、回龙观到软件园方向通行效率低的问题。还有,温榆河绿道、朝阳绿道,多个骑行绿道的建设,让机非彻底分离,既保证了安全,也给了骑行更多的乐趣,更多的安全保障”。Miles说,“石门营公园旁的路口,之前的车道规划主要考虑的是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的直行或左转都需要绕远,过马路的路线还会和机动车右转道交叉2次。今年重新设计了路口,直行不需要绕远了,也不会担心右转车辆了”。

为了更好地规范规划设计工作,本市已经出台了一系统的标准规范,比如,2020年4月实施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DB11/1761-2020)中明确强调,“道路横断面应包括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分隔带及路侧带等”;2020年7月印发的《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改善技术指南(修订)》提出,在城市道路空间分配中应优先确保步行、自行车路权,明确提出路面宽度大于等于12m的道路需施划机非分道线,还提出了路口非机动车分车道线、路段分道线和双向行驶线等,保障自行车独立路权。交管部门还在全市100余处路口,设立了右转中、重型货车停车让行标志,并配套设置非现场执法设备,并在地面以彩色喷涂方式配套设置了“右转危险区域”。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